【编者按】3月18日,有媒体发表文章《亚洲铝业终陷破产清算 美林推波助澜难辞其咎》,这条消息就犹如一枚重磅炸弹,顿时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家都在争相求证亚铝破产清算的事实。从2月13日宣布折价回购高息债券,到步入临时清盘程序,亚洲产能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商,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亚铝到底怎么了?作为行业的权威媒体,本着报道事实真相的精神。本网近日从多方渠道对亚铝破产清算的内幕进行了调查与求证。
3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铝门窗幕墙行业年会召开的日子,行业各界人士齐聚广州共商行业发展大计。也就在这一天一家来自广州的媒体发表了文章《亚洲铝业终陷破产清算 美林推波助澜难辞其咎》。这条消息就犹如一枚重磅炸弹,顿时在年会现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亚铝破产重组?这是真的吗?”这句话几乎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大家都在争相求证亚铝破产清算的事实。
亚铝这家亚洲区内最大的制铝集团中国最大的铝型材生产企业在业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总资产近两百亿,累计投入近百亿盘踞于肇庆万亩亚铝工业城,而今却因为严重的债务危机而深陷破产重组的困境。就算在外部经营环境恶化的今日,巨大的反差也几乎让所有业内人士都难以相信。
作为行业的权威媒体,本着报道事实真相的精神。本网近日从多方相关渠道对亚铝破产清算的内幕进行调查与求证。在亚铝工业城,本网看到的亚铝并非是一幅破产停工败落的景象,工业城内,目前员工上班正常,只是由两班改为三班,员工生产生活依然井然有序。在查阅多方面有关亚铝发展的资料后,亚铝的股权关系、资本构成、发展历程之复杂常人难以摸索,亚铝的发展史中充斥着国际资本应用与资本对赌博弈的味道。此番“亚铝风波”,从宣布折价回购高息债券,到步入临时清盘程序更像是一种与国际资本的博弈与较量。
关联企业:
AAInvestments CompanyLimited亚洲铝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亚铝投资AAI)
百慕大注册的亚洲铝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亚铝控股AAH)
中钢发展有限公司(萨摩亚注册,简称中钢发展CSD)
亚洲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亚铝集团BVI)
亚铝中国有限公司
肇庆亚洲铝厂有限公司
股权关系:
邝汇珍及其家族持有亚洲铝业投资有限公司AAI97.41%的股份,亚铝投资AII则持有亚洲铝业控股有限公司AAH100%的股权,亚铝控股AAH则控股持有中钢发展有限公司CSD的100%的股权和亚洲铝业集团有限公司BVI74.99%的股权,中钢发展CSD持有亚铝中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BVI公司则持有肇庆亚洲铝厂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风波始于2009年2月13日。
低价回购
是日,百慕大注册的亚洲铝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亚铝控股AAH)及其控股股东亚洲铝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亚铝投资AAI)对外表示,由于公司现金流和收益恶化,成本和债务负担不断增加,必须进行债务重组。
同日,两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发出公告,向海外债券持有人要约回购亚铝控股2011年到期、利率8%的优先无担保债券(下称AAH债券)与2012年到期的、最高利率为14%的实物支付债券(下称PIK债券)及其权证。根据公告内容,两类债券的回购面值金额合计约11.8亿美元,回购价分别为债券面值的27.5%与13.5%。
公告称,如果要约回购完成并可以提供资产抵押,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将向亚洲铝业提供最高60亿元银团抵押贷款,用于公司后续业务发展。但如果回购要约不能执行,亚铝声称,目前的贷款银行将要求公司即刻还贷,并拒绝提供进一步贷款,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公司将面临清盘及破产命运。随后,两公司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报告指出,如果亚铝控股、亚铝投资破产情况下,如公司重组,债券持有者只能获得优先债面值的16%、PIK面值的0.9%;若公司清盘,停止所有业务,债券持有者只能获得优先债面值的3.82%、PIK面值的0.06%。
要约一出,海外债权人哗然。对于号称亚洲最大铝型材生产商的亚铝,大多数债权人和市场人士,并不相信其已是山穷水尽。
债权持有人质疑
在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新技术开发区,亚铝拥有占地上万亩的亚洲铝业工业城,目前铝型材总产能达每年31万吨。根据亚铝公布的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公司2008年四季度收入为13.68亿港元,净利润为亏损1.05亿港元。截至2008年年底,现金及银行存款为7.02亿港元,总资产为189.24亿港元,总负债为118.01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为62.36%,虽不理想,亦尚未及资不抵债、需要破产的境地。
此外,亚铝主要贷款行之一建行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银行并未以回购要挟亚铝并作为新贷款条件,“回购方案乃亚铝主动向银行提出”。
瑞信亚洲信用分析师Damien Wood认为,公司也许有些流动资金问题,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公司举债过度,股东想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情况更像是“公司控制人决定让债券投资人为他的错误商业决定负责”。
根据亚铝在回购要约中提出的重组方案,回购完成后,邝汇珍在亚洲铝业母公司AAI的股权将由目前的97%,下降至30%,保持相对控股地位。而当地政府将获得25%股份作为财务支持“回报”,公司管理层将拥有10%股份,亚铝的合作伙伴Orix将取得14%的股权,另外18%的股权将出售用以偿债。显然,亚铝急于重组,并引入将在财政上对回购予以支持的肇庆市政府,不惜将自身“适度国有化”。“地方政府”因素的突然介入,这套方案回避了更为直接的债转股,刺激了绝大部分外国投资者敏感的神经,使亚铝“拒绝与债权人协商”的态度广受诟病。
一位美资机构投资者坦言:“与其以如此低价回购债券,倒不如放弃交易,静观亚铝如何破产。”3月初,亚铝的债券持有人更成立了一个联合组织,集体反对公司的回购行动。
事实上,在亚铝声明须以回购债券避免破产之时,却依然放闸资本支出,与其所声言的财务困境并不匹配。根据未审计数据,2008年下半年,亚铝投资活动支出为37.76亿港元,用于购买地产及物业、工厂和机器设备。
其中,在2008年11月,亚铝通过其全资子公司Polywell Entertaiment Limited(BVI)的控股子公司,Asia Pacific Aluminum(持有权益51%),收购了位于广西一个计划建设中的氧化铝冶炼厂50%的股权,以及四个未开发的矿井85%的权益,项目花费11.5亿元人民币,签约时即支付3.45亿元。
亚铝指出,这一项目预计至少两年后才能进行商业化的运作,长期投资的意图明显。
“资金捉襟见肘仍投资炼铝厂,令人不免生疑是转移资金。”一位亚铝的债权人表示。Asia PacificAluminum的另一股东为Nixon Creation(持有权益49%),其背后控制人正是邝汇珍的儿子邝海峰。
该债权人指出,对此质疑,邝汇珍当时给出的回应是,“政府要求”亚铝投资。只是目前亚铝的股权架构中,尚不见政府的身影,而亚铝仍为邝汇珍绝对控股。
而且,公司并没有按时履行财务披露任务。公司财政年度截至每年6月底,按照约定,半年报应于12月31日后45天内完成。“公司之前每三个月会向投资者定期公布公司营运数据及情况,但在去年11月之后就突然取消了。”一位PIK票据持有人指出,迄今为止,债权人未收到公司的半年报。另一位PIK票据持有人则指出,投资者在2008年10月曾与亚铝管理层接触,但公司当时并没有有说明财务的窘境。债权人称,低价回购债券本身在正常商业行为范围之内,而债券持有者也拥有是否同意出售债券的权利。但在严格意义上讲,亚铝仍存在违背贷款条约(break the covenants)的地方。
根据回购条约,亚铝以13.5%价格回购的PIK,债券持有人必须100%同意。而以27.5%价格回购的优先债,则需要90%的债券投资者同意,交易才可完成。而目前投资人接受回购的比例显然远远达不到促成回购的要求。
这样的重组方案显然无法让债券持有人满意。对于债券持有人而言,他们将承担72.5%和86.5%的本金损失。债券持有人认为他们不应为重组支付如此高。
控股方回应
对于海外债权人的抵制,邝汇珍以“问心无愧”自辩。为求给企业“输血”,他曾谋求国家开发银行7亿美元的贷款,其中4亿美元用以偿还债权人,另外3亿美元用做铝板带项目的发展。然而,邝指国家开发银行经过三次审批,认为此项贷款风险过高,未批准。回购债券,削债重组,似乎是邝能想到的惟一出路。
这时候,不再保持沉默的邝汇珍摆出了观点:“在金融危机使海外债券大幅下跌时候为企业减轻债务负担有什么错?”
根据可查的资料,亚洲铝业去年下半年销售同比减少了20%,销售成本同比提高29%。而该公司预计,“除非市场有重大变化,否则销售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邝汇珍在当时写给债券持有人的信中称,“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中东、澳门、美国等地的基建项目几近全部停顿令需求大降,客户支付能力大受影响,同时与亚洲铝业往来的银行收紧信贷,令流动资金紧缺。”
邝在信中称,其与管理层商讨过多种拯救方案,包括积极邀请海内外行业领导企业入股;出售部分资产,向政府机构及金融机构探讨入股、扩大融资等方案的可能性。不过都没有实质性进展。
由此,邝汇珍在信中称亚洲铝业“资源可能干涸”,除非债券持有人同意回购要约。公开信中甚至提出,“若境外债券持有人不接受要约,则公司将面临破产。”
根据常规,公司海外债券的回购价格是根据市场价格和公司承受能力,并需充分考虑国内外债权人的利益来确定的。
这些面值为1元的债券,在2009年2月份,亚洲铝业提出回购时,在新加坡的挂牌价已跌到0.22元。“我们当时提出0.275元进行回购,如果算上我为这笔债券支付的1.5亿美金的利息,等于为每张债券支付了0.6元,但是他们不同意。我了解到最新的情况是这笔债券已跌到0.1元多了。”邝汇珍坚持认为收购价是合理的。
“要约回购是按国际惯例来进行一个商业行为,这是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我们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没想到最后被传言影响。”邝汇珍反驳债券持有人的质疑道,“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海外购买的债券可以大幅缩水甚至成了废纸一张,但没有海外的企业出来承担中国企业的损失?这本来就是一个高收益也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这些海外基金心里不清楚吗?”
一切源于扩张之痒
高负债,高风险,早已刻在亚铝的发展轨迹中。
早期成长大事记
1992年,邝汇珍在南海大沥创建亚洲铝厂,开始生产铝型材。
十多年前,南海的一众铝厂使用的设备都是台湾的8MN挤压机,但亚铝第一个率先从日本进口宇部39MN挤压机。亚铝当时还是南海第一家完成燃料改用燃气技术改造的,为此工厂专门聘请了美国技术顾问。“邝汇珍做生意很具胆识,而且有前瞻性。”这是当地企业家对亚铝控制人的评价。
1998年,亚洲铝业在香港上市,(香港交易所代码:00930),当年是为数不多的“民企红筹”。 在当年同时创业的同行眼中,“亚铝在许多方面走在前面,很洋气”。上世纪末时,在南海100多家铝厂里,亚铝的规模和销量均排到前五,却是惟一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他比其他人更懂资本市场。”一位在南海与亚铝同时起家的有色金融企业家这样评价邝汇珍。
2000年,亚洲铝业与美国第二大铝型材商鹰都铝业(IndalexAlumi-numSolutions)组成策略联盟,将产品分销网络扩展至北美。
2001年,鹰都入股集团旗下主要铝型材厂,占26.2%权益,两家合共产量跃升至全球第二大。
2003年,亚洲铝业在肇庆投资60亿元兴建亚洲铝业工业城,预计建成后年产铝材30万吨、板带40万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型材项目。
……
后市疯狂扩张
要从众多的铝业加工商中脱颖而出,低廉成本、规模效应以及提高附加值成为必要策略。疯狂扩张从2003年肇庆亚洲铝业工业城项目建设开始。
由于2003年正值国内建筑业复苏兴旺,邝汇珍当年7月决定将生产基地由南海迁往肇庆,并在当地兴建“亚洲铝业工业城”,致力发展40万吨的高精密铝板带业务。肇庆项目预计2006年年底前完成,将拥有40万吨的铝轧产品及30万吨铝型材年产能。
为扩张产能筹集资本,2004年12月16日,亚铝决定在香港发行票面价值为4.5亿美元、2011年到期的定息优先票据。该批票据利率为8%,由2005年6月起,每半年支付一次现金利息。根据发行章程,其中发债所筹集3亿美元将用做扩张产能,兴建亚洲铝业工业城项目。另有7500万美元,用偿还银团债务,其余集资金额用做一般企业流动资金使用等。
当年亚铝的账面价值不过28.29亿港元,这笔债务对于亚铝可谓过于庞大。但优先债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交易,颇获欧美机构投资者青睐,持有者包括知名的富达投资(Fidelity)、施罗德投资(Schroeder)、先锋投资(Pioneer),甚至美国的教师退休基金(Teachers retirement)。
不过,由于发行优先票据,亚铝每年的利息支出已达9100万港元,高额的融资成本已拖累亚铝的盈利表现,公司2005财年度(截至6月30日)的净利润为1.66亿港元,较2004财年度的2.23亿港元,同比下跌25.56%。截至2005年6月30日,亚铝的总负债对EBITDA(扣除利息、税、摊销之前的收入)比率约为7.9倍。
另一方面,大张旗鼓的铝板带项目却不断拖延,投入亦节节攀升,由最初预计的30亿港元,逐年上调,至2007年7月总投资已调至60亿元人民币。资金饥渴一直是该项目开展以来亚铝的困境所在。
自2004年年中以后的两年多时间,亚铝的股价一直处于横盘振荡,成交量也始终很小。在国际投行及投资者的助推下,亚铝2006年4月决定在香港退市推行私有化,再谋筹资。而此举再次推高了亚铝的负债率。
扩张之痒资本图利
2006年由于股市相对低迷,亚铝公司股价持续低迷,价值被低估,公司认为在股市上融资似乎已经没有必要了,而亚洲铝业在肇庆的新工业城预计总投资为60亿元,但目前只投了35亿元,亚洲铝业显然还有融资的必要。
而同一时期,国际资本趁着港股、内地股市低迷的时候肆虐收割两地资本市场。企业上市前通过“对赌协议”获得股权,然后低价出资协助企业上市,企业上市后将所获股权抛售获利,功成身退,是美林等国际知名投行最普遍的致富模式之一,而对于低价出手、高价收钱的技巧,业界俗称“资本杠杆”。
在一场精密的“资本杠杆”设计中,美林相中了亚铝。美林决定将这一“四两拨千斤”的模式“玩”到极致:先出资帮助亚铝实现私有化退市,然后通过包销债券支持企业产能扩张并获得认股权证,待企业实现产能扩张后,重新将该企业包装上市,一旦成功,投行将从中获得数倍高额回报。
邝汇珍接受了美林的建议。2006年5月,为实现私有化融资,亚铝又发行了一笔PIK债券。这笔债券分为两部分:其中3.55亿美元部分,利率为12%,前三年不需以现金支付利息,而是将这三年的利息折合为约1.8亿美元的PIK债券,向投行发行,这部分的利率为14%,合计共7.2753亿美元。PIK票据的认购者,包括美林证券、OCH-ZIFF资本管理集团、STARK基金及其他知名投资机构。
邝汇珍曾透露,PIK债券的律师费和佣金高达60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被作为包销商的美林所得。这就意味着,美林通过“折合利息”,以5.35亿美元的资金就获得了7.2753亿美元的PIK债券和近6000万美元佣金。
随后,美林通过联合OCH-ZIFF资本管理集团和STARK基金,三家直接购买了亚铝80%的PIK债券。
2006年4月18日,亚铝通过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股价过去两年表现一直疲软,亚铝决定退市。至此,美林完成了“资本杠杆”的第一步,亚铝也因是内地赴港上市企业退市的第一例,而常被业界喻为资本杠杆运营的经典之作。
“如果今天我能上市,美林等债权人能拿走最少20亿美元,获得300%的利润。”在债券回购方案遭拒后,邝汇珍曾在接受专访时透露,此外,PIK债券还有附加条件,就是他们只花1美元就可获得亚铝投资AAI25%的股权。
邝此言隐含的信息是,PIK债权人在债券到期后,不仅仅获得本金和利息,还可用象征性的1美元获得AAI25%的股权,也即是说,美林“资本杠杆”用一种变相的认股权证,为自己留下了足够丰厚的一块。
据称,如果计划成功,公司重新上市之后,邝汇珍在公司的股权也可以从35%提高到75%,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并不需要再付出一分钱。按此说法,当年刺激邝汇珍同意亚铝退市的原因,除了股价低迷以外,最大的诱惑还在于重新上市后,邝汇珍的持股比例将大幅攀升,在获得更强控制力的同时,其个人财富也将翻倍增长。
两相对照,不难发现,按照对赌协议,未来亚铝铝板带项目投产后,只要推动亚铝重回股市,届时邝汇珍与美林等债权人将分别获得亚铝75%和25%的股权,双方的预计获利均为300%左右。
2007年中,亚铝开始重启上市,然而,08年一场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外资本市场急转直下,经济更陷入困境,亚铝重回股市的计划、资本借机获利抽身的筹谋被无情打碎。与此同时,流动资金的紧缺,债务压力陡然增大。亚铝的总债务对EBITDA比率已高达13.3倍。而2008年下半年公司销售量同比下降20%,每吨销售成本却增加29%。加之铝板带项目支出不断增加,因为缺少营运资金项目不得不被搁置,也让亚铝的铝板带项目举步维艰。在独立第三方机构Evolution Watterson Securities Limited出具的报告中,至2008年12月31日,AAH负债83亿港币,资产负债率高达67%,而AAI负债141亿港币,资产负债率近80%。在内忧外困之下,亚铝抛出回购计划。
政府色彩 扑朔迷离
而政府在这家民营企业急速扩张身后,则显得若即若离。
亚铝从南海搬至肇庆,正是原南海市委书记邓耀华升任肇庆市长之时。邝汇珍与邓耀华识于微时,交情匪浅。邓耀华后因他人出资多次到境外赌博被开除党籍并免职,但在肇庆,其招商引资的“业绩”依然为人称道,其中即包括引来被称为“明星企业”的亚铝。
亚铝在肇庆所受“经济待遇”可谓不薄。在肇庆前两个盈利年度,享有所得税减免,接下来三年则获得50%的所得税削减。此外,根据亚铝2006年中报,亚铝工业城计划占地1.03万亩,而因为得到当地政府扶持,公司当时购地成本仅为每亩2.8万元人民币。而且政府后以土地基建成本之名,将款项退回亚铝。
从亚铝发出债券回购要约发布之初,地方政府在其间“贷款换股权”的计划,再到地方政府撤回财务支持承诺,使亚铝终止回购要约,依稀可见当地政府在亚铝问题上的举棋不定。亚铝作为一间遭遇现金流困境的民营企业,当地政府有足够的理由拒绝出手相救,但作为一间提供万名员工就业的“模范企业”,在经济衰退、力保“稳定”的当下,当地政府又很难坐视不管亚铝的窘境。
不过,一位接近肇庆市政府的人士也指出,这些土地产权证至今不齐,这也使亚铝没有以廉价土地向银行抵押,获得国内银行的巨额贷款。
一位接近肇庆市政府的人士3月15日指出,因为担心被指责“合谋”,地方政府最终决定“按市场规律办事”,从此事抽身。邝汇珍由此选择摊开临时清盘这张牌“自救”。
临时清盘 亚铝无奈“自救”
既然资本运作中“赢”的一面没有到来,那么双方就要承受“输”的后果。
资本博弈 亚铝以退为进
面对种种质疑,债券持有人同意回购要约困难重重,3月16日,在百慕大注册的AAH及AAI发布公告表示,由于3月10日的投票结果显示债券回购方案没有获得海外债券持有人的同意,AAI和AAH已于3月15日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临时清盘申请。翌日,这一申请获批,亚铝在新加坡交易所发出清盘公告,称肇庆市政府将撤回财力支持承诺,使之最终放弃回购,并申请临时清盘。香港高等法院委任香港富理诚有限公司(下称富理诚)的执行董事霍羲禹及沈仁诺为亚洲铝业的临时清盘人。
在法律上,临时清盘人会先将公司的资产进行认定、评估和查核,并考虑将公司的业务、营运及架构重组,并在有需要的时候出售公司资产或寻求引入其他股东“救助”,尽可能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即使清盘最终获准,由于两地关于清盘、破产的规定存在差异,而且法律环境不同,执法时未知因素势必很多。
进入临时清算程序后,亚铝在发布的要约修改条款中指出:破产情况下,如公司重组,债券持有者只能获得AAH债券面值的16%、PIK面值的0.9%;若公司清盘,停止所有业务,债券持有者仅能获得AAH债券面值的3.82%、PIK面值的0.06%。
而在宣布临时清盘前,邝汇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早已对清盘“释然”,更直言“等清完盘后,公司反而有生存空间”。其中深意,引人深思。
和许多境外上市企业一样,亚铝也设计了多层次的股权架构,将位于中国境内的实体企业置于境外注册的控股公司之下,彼此为独立法人。这一结构,便于海外投资人绕开中国境内投资法律法规的障碍和麻烦,可通过控股公司投资境内资产的权益。通常,企业也会将债务集中于控股公司,以便在面临债务负担过重等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全”核心资产。
在亚铝的企业架构上,邝汇珍及其家族持有AAI97.41%的股权,AAI则全资持有亚洲铝业控股有限公司(AAH),而AAH持有亚洲铝业集团有限公司(BVI)74.99%的权益,并全资持有中钢发展有限公司(CSD),再通过这两家子公司,持有位于肇庆的亚洲铝厂有限公司,以及亚铝中国有限公司。
亚铝在3月16日宣布进入临时清盘的三家公司,即AAI、亚洲铝业控股有限公司及中钢发展有限公司,均属离岸的控股“壳公司”,与控股肇庆亚铝工业城的肇庆亚洲铝厂有限公司及亚铝中国有限公司,虽然拥有股权关系,但在法律上分属独立法人。“境外公司临时清盘与境内破产清算是两个不同法律概念,”邝汇珍解释,此次临时清盘的主体是AAI、AAH和CSD,这三家公司均是海外公司,海外债务也只是由这三家海外公司来承担,他们虽然控股肇庆亚铝工业城所在的两家公司肇庆亚洲铝厂有限公司和亚铝中国有限公司,亚铝虽在名义上“进入临时清盘”,但内地企业并未在临时清盘之列,他们之间只是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母公司的债务并不能转嫁到子公司身上。而据邝汇珍透露,亚铝工业城目前资产总额达到110亿港币,目前还只有30%的负债,是比较健康的。
资本博弈 美林左右两难
按照原定的回购方案,这是一个让美林们很不服气的选择。亚铝回购事件虽然看似大局已定,但美林等债权人仍然不愿离开。Mike、美林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亚铝到底是否需要破产重组,在他们看来,亚铝并没有邝所称的重组必要。
一位接近美林的业内人士表示,如今亚铝步步紧逼,债券持有人一直不愿意直面媒体,其根本原因在于美林等债券持有人当前正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
“如果撕下脸皮,强行与亚铝对抗,美林等债券持有人担心会破坏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合作关系。当前美林在华直投项目星罗棋布,比如山西联合镁业、爱康国宾、雷士照明、恒大地产等等。但是,如果忍痛接受了此次回购要约,美林又担忧会引起国内其他项目伙伴的集体效仿,那样的话美林的损失将无法估量。”该人士称。
结语:
在美国硅谷,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大拇指定律”,即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为5%-20%,完全失败的比率为20%-30%,另外大约有60%的投资不超过市场平均回报率。关于“大拇指定律”的另外一种解释是,10个风险投资支持的风险企业中,有3个会破产,3个能勉强生存,还有3个能上市并获得尚可的市值,仅有1个能够脱颖而出,创造一夜暴富的神话。由此可见,风险投资的成功率是极低的。
做实业,玩资本,高利益也存在着高风险。经济环境一派繁荣,市场年景好的时候,大家可能各得其利,皆大欢喜。经济环境转向低迷,市场萧条的时候,大家得来的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求自保大难临头各自飞。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市场走势更加变幻莫测,试问谁能保证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做资本的玩资本投资成功率仅为5%-20%,做实业玩资本,终究是一场风险更为巨大的博弈。
亚铝这次资本游戏就玩过火了,挥舞着大笔国际资本疯狂扩张后各得其利的资本阳谋终被突入其来的金融危机无情瓦解。
亚铝从宣布回购到清盘的“自救”,企业被迫自保能否突围成功?不同的法律环境,复杂的股权结构,亚铝势必漫长的清盘和重组。
对于一手创办亚铝的邝汇珍,确保内地工厂的持续生存,无疑是其心之所向。企业的清盘将最大限度地与其国内的核心资产“隔离”。 而其亦不讳言,地方政府将鼎力支持:“不管最终谁来做(亚铝)股东,国内公司会正常运营,这是当地政府和我的共同要求。”在金融危机加剧的时下,企业界泥沙俱下,亦让一间民营铝材制造商的“自我救赎”现形,足以让海内外企业界以及投资者引为镜鉴。
亚铝作为建设部确认的最大铝型材商,也是亚洲区内规模最大的制铝企业之一,我们衷心祝愿亚铝一路走好!
门窗幕墙行业原创深度分析报导系列文章是沃二一门窗幕墙网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包括全文转载或部分摘录),请尊重原创,盗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