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三鑫这三年

沃二一门窗幕墙网评论员
2016-09-22

原创发布日期  2013年1月



【编者按】2012年12月4日,中航三鑫股价最低下探到2.89元,收盘报收3.00元,股价再创公司上市历年来的新低。在其2010年将总投资扩大至40亿人民币全面进入高端玻璃生产和深加工领域赢得突破性增长后,其多项经营数据增长率显著下降。据第三季报披露,2012年度中航三鑫净利润预计亏损11500至12500万元,中航三鑫还未编制完成的“特玻材料龙头企业”的梦想遭遇挫折。中航三鑫到底怎么了?


2012
年12月4日,中航三鑫股价最低下探到2.89元,收盘报收3.00元,股价再创公司上市历年来的新低。


近年发展背景资料:
  本网3年前关于中航三鑫进军玻璃产业的背景报道:



三年前中航三鑫以4.5亿人民币收购福耀海南浮法玻璃有限公司二条日熔化600T/D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公司继幕墙产业后,雄心勃勃进军玻璃产业并励志做强做大。


2010
年,中航三鑫将在玻璃领域的总投资扩大至40亿人民币,在蚌埠投资8个亿,在海南将累计投资32个亿,全面进入高端玻璃生产和深加工领域。


在高投资的拉动下,中航三鑫就此成为一家涉及特玻、幕墙、航空材料三大主业的综合性企业,产品线得以极大丰富,在玻璃领域包括建筑及节能玻璃、光电玻璃、太阳能玻璃、电子玻璃、航空、高铁及船用特种玻璃等诸多特种玻璃及其原片,以及玻璃原料石英矿砂产品;在幕墙领域包括各种类幕墙及门窗产品的设计、生产与施工。


进入“十二五”,按照公司的发展规划,中航三鑫将加快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节能环保玻璃、光伏太阳能玻璃、航空玻璃等高端特玻材料的龙头企业,到2015年,中航三鑫将实现三个“超百亿”——年经营规模超100亿元,总资产超100亿元,股票市值超100亿元。  
在业务拓展上雄心勃勃且投资巨大,由此中航三鑫受到了机构与市场的热烈追捧,部分证券公司及机构在报告中为中航三鑫描绘了良好的增长蓝图,“中航三鑫-002163-深度报告:崛起中的特种玻璃新贵”、“中航三鑫:幕墙大丰收 特玻高潜力”等分析报告也纷纷在股市流传。中航三鑫股价也相应扭转颓势,由2008年末创下3.34元的历史新低后,一路走高,2010年4月26日一度摸高至21.83元。


某机构分析报告2010年对中航三鑫近年发展的财务数据及指标预测:



 
然昨日的风光还历历在目,中航三鑫股价时隔两年多后却再创公司上市历年来的新低,公司整体经营在2010年取得不错的增长后,2011及2012年度中航三鑫的发展并未如机构及市场所期望般美好。特别是2012年,据最新公布的据第三季报显示,中航三鑫营业收入仅较上年同期增长11.45%,净利润持续录得亏损,亏损持续增加至-6864.27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维持在-256.33%的低位。



由上表统计的中航三鑫近三个财务年度及2012年最新财务数据可以发现,中航三鑫尽管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但其他经营数据近三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净利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等重要指标从2012年开始出现大幅下滑。且据第三季报披露,2012年度中航三鑫净利润仍将预计亏损11500至12500万元,相较于2010及2011年录得净利润6425.85万元、5888.26万元的业绩,可谓是大相径庭。中航三鑫还未编制完成的“特玻材料龙头企业”的梦想遭遇挫折。三鑫到底怎么了?


一、光伏疯狂,中航三鑫陷入太阳能的战略迷途

几年以前,几乎没有人可以否认,光伏太阳能市场是一个金矿。但当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摆到中国企业面前时,答案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光伏行业里,最疯狂的环节莫过于多晶硅。然而在组件辅料的供应环节,也存在着一个和多晶硅一样疯狂的产业——光伏玻璃原片。


光伏玻璃作为组件环节的七大辅料之一,在光伏行业爆炸式的发展中,与大炼多晶硅、大建电池片线一起,无数的玻璃窑炉在安徽、陕西、河南等地建立起来。作为特种玻璃领域重要产品且极具市场前景,历来有着极强市场嗅觉的中航三鑫怎会错过这番市场盛宴。


挟40亿全面进军进入高端玻璃生产和深加工领域的中航三鑫开始在光伏玻璃领域大干快上,2008年8月28日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合资2.6亿人民币成立中航三鑫太阳能光电玻璃有限公司,从事超白压延太阳能玻璃研发、生产与销售,总投资8亿元先期建设一条日熔化量250吨的超白压延太阳能玻璃生产线,二期工程建设一条650t/d超白压延光伏玻璃生产线也是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超白压延玻璃生产线。


2010
年中航三鑫又在海南基地迅速与太阳能大型企业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为配套海南英利等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中航三鑫全资子公司中航特玻投资3亿元配套建设日熔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未来仍将追加投入数亿元,在原先4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在海南建设4条超白压花太阳能玻璃生产线,以满足海南英利等太阳能企业的需求。中航三鑫面对媒体豪情万丈的表示:“如果一切顺利,5年后中航特玻也有望达到产值100亿元。”


除了大力投资光伏玻璃原片,一批企业还加入了原片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超白石英砂矿的争夺中去。中航三鑫也不例外,公司又在海南成立中航三鑫(文昌)矿业有限公司,在经历一次投资规模调整后,投资建设41784 万元文昌优质超白石英砂生产基地。


随着光伏玻璃原片疯狂的大幕拉开,一时之间这个行业拥有包括中航三鑫、信义玻璃、彩虹电子、中国玻璃、安彩高科、金晶科技、耀皮玻璃、旗滨集团、拓日新能、秀强股份、南玻、亚玛顿等12家上市公司,也是光伏材料板块最大上市军团。


某机构2010统计国内太阳能超白压延玻璃生产线建设情况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2011年上半年开始,市场急转直下,光伏终端市场方面虽然市场需求保持增长,但供大于需和巨额库存的局面导致中国大部分的组件厂组件订单量价齐跌。多米诺骨牌效益立即生效,玻璃企业迅速感知,价格开始不断下挫。光伏玻璃原片厂的成本底线被无情击碎。


进入2012年,欧美双反加剧了市场环境恶化,光伏产品价格一落千里,加之燃料成本上涨。有业内人士称,250T窑炉每天亏损额度约为30万元左右,每月亏损900万元。12个月左右,亏损额就会超过窑炉投资(以1亿元投资计算)。500T窑炉每天亏损额度约为50万元左右,每月亏损1500万元。10个月左右,亏损额就会超过窑炉投资(以1.5亿元投资计算)。自此,玻璃企业彻底从疯狂的赚钱转变为疯狂的亏损。


在光伏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光伏玻璃原片生产企业纷纷减少部分生产能力或关停了窑炉或转变了生产方向,中航三鑫亦是如此。


中航三鑫蚌埠生产基地蚌埠1号线已经转入技术改造状态,蚌埠2号线于自2011年4月28日就已点火,一直处于试生产阶段,尚未投产。网上也一度传闻中航三鑫蚌埠生产基地经营情况很差,称安徽公司“现在决定裁员百分之四十”,但均尚未从公司处得到证实。


近日中航三鑫发布关于海南二号线产品结构调整的公告,称受太阳能市场严重萎缩,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将项目总投资78844万元原计划生产在线超白TCO玻璃产品的生产线,调整调试产品结构。


深陷入太阳能的战略迷途,投资巨大却并未如期产生收益,中航三鑫可谓是在光伏玻璃上栽了个大跟斗,可以说,其业绩录得大幅亏损与在光伏玻璃产业上急功冒进不无关系。

二、玻璃产业整体遭遇历史性低谷

“现在的玻璃价格已经跌到了多年以来的低点,企业利润下滑严重,2012年玻璃行业的冬天有点儿冷、有点儿长。”一家玻璃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曾表示。


自2011年以来,在经济大环境、房地产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下,建材类玻璃行业与其他建筑材料一样,玻璃需求大幅下滑;加之受前几年刺激经济政策的影响,平板玻璃的需求出现短时间激增,一些企业趁机涌入,2010到2011年浮法及高档玻璃生产线从38条增长到44条,产量从12319万重量箱增至13422万重量箱,产能严重过剩,造成行业供需情况恶化,玻璃价格一直处于下滑通道中;此外,受国际贸易因素影响,玻璃产品的出口环境恶化,韩国、巴西等国家继续针对中国产浮法平板玻璃实行一系列反倾销措施,我国平板玻璃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快速增多。据专家预计,玻璃市场在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的共同作用下,价格将会继续在下降通道中运行。


玻璃产品价在下跌,但玻璃成本则上涨。玻璃成本中燃料占比较大,在40%-50%左右,大部分玻璃生产线都仍使用重油,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燃料油价格一直处于高位,抬高玻璃成本。


玻璃价格大幅下跌,成本中占比较高的燃料油价格不断上涨,玻璃企业的毛利空间被严重侵蚀。


中航三鑫通过与PPG公司达成深入技术合作,落子海南,投资建设中国最大的高端玻璃制造项目——中航特玻项目,共建有4条600吨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采用全氧燃烧生产工艺并配有余热发电,生产的汽车玻璃原片、超薄电子玻璃原片、超白浮法玻璃等玻璃产品,自然也难逃受行业低谷的影响。譬如其600t/d薄玻璃生产线改造工程项目于2010年4月完工,于2010年6月正式投产,正式投产至2011年12月31日累计实现利润占应实现承诺利润的119.11%。但2012年以来玻璃整体市场行情不好,价格大幅下降,以及燃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影响,2012年1-6月实际实现效益-2036.05万元。


由中航三鑫公布的经营分析也可以明显的看到其特玻材料业务毛利率由2011年度的31.26%大幅下降2012年中报显示的2.82%。显然特玻材料业务成为影响中航三鑫2012年业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然除中航三鑫外,玻璃企业整体都面临着高投入、低利润、产能过剩等问题。据介绍,目前,全国近5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放水或冷修,玻璃深加工行业的综合利润低于银行利息,玻璃原片企业与其说是卖成品,不如说是卖原料,而税收的增长却高于行业的利润增长。

三、幕墙业务的比较误区


中航三鑫前身是做艺术玻璃起家,靠幕墙业务做大。


在中国建筑幕墙市场高速增长的年代,一来幕墙工程不需要大笔投资,二来中航三鑫敏锐的抓住了点式幕墙发展的市场契机,为了扩张企业规模,锁定点式幕墙市场。当时的中航三鑫在技术上狠下工夫,并不惜以高薪引进人才,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建筑玻璃与幕墙研发中心,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针对点式幕墙和双层节能幕墙新技术进行科研的实验室。


中航三鑫依靠幕墙业务将企业规模快速做大,幕墙工程收入一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7%,玻璃制品销售收入约占20%,俨然更像一个工程公司。2004年、2005年、2006年,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国内建筑幕墙行业前三名,在点支式玻璃幕墙领域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名。当幕墙工程的规模做到差不多10个亿,中航三鑫2007年实现了成功上市。


此时的建筑幕墙市场尽管竞争激烈,但市场上还没有绝对领先的企业产生,中航三鑫作为国内建筑幕墙行业前三名,特别是在点支式玻璃幕墙领域优势突出,是幕墙行业第一集团代表性企业,市场优势明显。


在那样一个百舸争流的时代,只要做就有机会、只要确立一些优势就有机会。然时过境迁,现在这个时代,是充分竞争的时代,必须放在比较体系下来看待,而不是看孤立的个体。


据2012年中报显示中航三鑫幕墙工程业务实现9.27亿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9.76%。2011年度幕墙工程业绩实现18.14亿元的营业收入,较2010年度增长16.59%,已经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纪录,2010年幕墙工程收入为15.56亿元,2009年幕墙工程收入为12.95亿元。综合这几年情况,其增长速度与幕墙行业整体增速略为同步,业绩整体上还不错。


但在幕墙产业新的竞争体系下,这种增长应不仅限于跟往年业绩的比较,更要善于与竞争对手的业绩进行比较。


我们看看幕墙工程领域的同类企业的增长速度,远大中国2011年则较上年增长16.59%,2010年较上年增长31.14%;江河幕墙第三季报显示,较上年同期增长率为47.53%,2011年则较上年增长11.20%,2010年较上年增长23.70%。这几家同为上市企业,通过其各自财务分析报告可以直观的看到,远大中国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107.97亿,仍然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公司,第二位江河幕墙201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已达56.63亿元。远大与江河已经构成幕墙产业新的第一集团,并且他们与其他幕墙企业之间营业收入差距仍在持续拉大。


在新的产业竞争体系下,不在于中航三鑫是否增长了,而在于别人是否增长得比你更快。在产业充分竞争的环境下,不进则退,只有超常发展才能生存,这是一条规模成长的法则。


就目前而言,幕墙产值规模低于50亿肯定进不了一线品牌,再过两年这个门槛可能上升到100亿,20亿产值规模只可能是幕墙产业中众多二线企业中的一员,而且如果不在细分领域确立一定优势,这样的企业很可能会被规模化发展的企业逐步压缩失去竞争优势。当然这个市场注定也不会是一个企业垄断,而是一个残酷的竞争格局,但要想在这个市场中持续增长与壮大,发展速度是否适应这个竞争格局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时候,企业生死也不是自己来决定的,是由竞争对手来决定的,只有超越竞争对手,才能存活。所以对于中航三鑫的幕墙业绩要辩证地看,目前中航三鑫幕墙工程业务收入约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66.25%(2012年中报显示),且仍取得了稳健的增长,市场表现也仍然不错。然而随着市场竞争体系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快速发展壮大,在业界眼中,中航三鑫在建筑幕墙行业,已经不再是第一集团企业,不再是一线品牌。


这个市场,对手比你跑得更快,就相当于你在萎缩。


四、“迟到”的Low-E工程玻璃产能


Low-E
玻璃相比于其他节能建筑玻璃有节能效果明显、性价比高的特点,是国外使用最广泛的节能玻璃,其中德国政府明确规定新增建筑必须使用Low-E中空玻璃。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计划的持续推进,Low-E玻璃在建筑节能领域将具有巨大优势,也将有更大发挥空间。


中航三鑫早在上市之前就敏锐的发现了Low-E工程玻璃巨大的市场机会,于是有了2007年中航三鑫在深圳证交所A股上市融资的一幕。上市募集的资金全部投资用于年产140万平方米低辐射膜(low-E)节能玻璃生产线项目和大亚湾三鑫节能幕墙产品生产基地。该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期已于2009年4月正式投产。该项目的实施与完成也进一步扩大了中航三鑫的建筑深加工玻璃产业规模,增强了中航三鑫在工程玻璃领域的竞争实力。


基于Low-E玻璃市场增长情况,本网2008年也曾特别撰写一篇深度分析《过剩时代Low-E玻璃的紧缺》加以关注。此时的Low-E玻璃市场,供不应求,可以说谁先投产谁就占据了市场发展的先机。


譬如南玻作为国内工程玻璃领域的龙头企业,早就在Low-E玻璃领域快速布局,2010年南玻Low-E玻璃产能即达1200万平米以上,一度其Low-E玻璃占据国内高端工程玻璃市场50%多的市场份额,2012年其Low-E玻璃产能计划增加至2415万平米。


快速占据Low-E玻璃市场份额,并能保持不错的利润这也是南玻近年来企业规模及利润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即使2012年玻璃产业整体遭遇历史性低谷,据南玻A半年报显示,其平板及工程玻璃产业合计统计毛利率仍达23.71%,平板及工程玻璃产业占公司总体利润72.96%。


中航三鑫应对Low-E玻璃巨大的市场空间,除投资大亚湾140万平方米低辐射膜(low-E)节能玻璃生产线外,积极引进先进Low-E玻璃产线技术,与美国PPG公司达成“全氧燃烧和在线Low-E玻璃节能玻璃”技术转让协议,并计划在海南3号线新建PPG600t/d全氧燃烧在线Low-E镀膜节能玻璃生产线。


但由其产能投产的速度来看,难以令人满意,其大亚湾140万平方米低辐射膜(low-E)节能玻璃生产线历经2年建设才得以于2009年4月正式投产,直到2011年才能达到120万平米的产销量。而其新建的海南3号线PPG600t/d全氧燃烧在线Low-E镀膜节能玻璃生产线预计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11年8月30日,但由于进口设备延迟到港国外、国外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与国内电压及天然气纯度等不完全一致,需增加相关协调工装装置以及2010-2011年台风影响等原因,导致工程建设进度延后,未按期点火投产,截止2012年6月30日,该生产线才完成85%以上工程量。


大亚湾low-E节能玻璃生产线产能有限,新生产线直至今亦迟迟未能投产,中航三鑫Low-E玻璃实际产能相较于南玻千万级的产能已难言竞争,
可以说“迟到”的Low-E玻璃产能已使得中航三鑫错过了高端工程玻璃市场巨大的市场机会。


随着Low-E玻璃市场的井喷,近几年Low-E玻璃的发展速度也确实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即使是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2011年,据统计Low-E玻璃的产量还是保持了近50%的增长速度。除了南玻积极布局Low-E玻璃市场,市场上其他企业也是亦步亦趋,如台玻在大陆Low-E玻璃市场的动作可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预计其扩充完成之后台玻Low-E玻璃的年产能将达到3600万平方米。


未来Low-E玻璃市场随着各企业产能的逐渐释放,Low-E玻璃将由“紧缺时代”进入市场充分竞争时代,即使中航三鑫新建Low-E玻璃产能能尽快达产,但错过Low-E玻璃成长期巨大的市场机会颇令人感到遗憾。而这也是中航三鑫未能如期达到前文机构预期其近年成长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我们的思考


中航三鑫作为行业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企业,我们历来就非常关注其发展。在其上市之初我们曾发表一文《上市后的三鑫路在何方?》,三鑫公司也积极就公司的发展思路与我们展开交流与探讨。


时隔两年,其大手笔收购福耀海南浮法玻璃有限公司二条日熔化600T/D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全面进入高端玻璃生产和深加工领域。我们也曾撰文《三鑫接力福耀,在玻璃产业崛起?》,对中航三鑫在玻璃产业的发展深表关注,也发表了一些见解与反思,引发了业界及三鑫的共鸣。


三年过去了,中航三鑫股价却再创上市历年来新低,一时的风光背后却是尴尬的市场表现,作为公司一名只能用脚投票的股东也是深感痛心,只能再度提笔去探究‘中航三鑫到底怎么了’与发表自己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略显机会主义的进入光伏玻璃领域


冬天的痛苦,是在为夏天的错误埋单。


当年光伏在全国发展的风生水起,从国家到地方到协会到企业到各路媒体,无一不充斥着“光伏市场一片好大”的声音。而就在那样一个全民做光伏的时代,本网评论员经过冷静理性的分析,发表分析报道《光伏产业,新经济?还是泡沫?》,无疑是给当时大热的光伏泼了一瓢冷水,而作为为数不多“唱反调”的声音,我们的声音还是被淹没在热炒光伏的浪潮下。我们在文中“残酷”地指出:“光伏产业泡沫必然破裂”,到现在看来,这简直是一语成谶。


我们历来称赞中航三鑫在市场拓展上具有极为敏锐的市场嗅觉,但是有时候这种非常敏锐的市场嗅觉是略等于机会主义的。2012年中航三鑫的颓势可以说就源自于机会主义进入光伏玻璃领域的失败,其业绩录得大幅亏损亦与其近年在光伏玻璃产业上急功冒进不无关系。目前中航三鑫蚌埠生产基地生产超白压延太阳能玻璃的1号线已经转入技术改造状态,蚌埠2号线经过几年建设期后就一直处于试生产阶段,尚未投产。原计划生产在线超白TCO玻璃海南二号线也因太阳能市场严重萎缩调整调试生产的产品结构。在光伏玻璃领域累计数亿元的投资却收效甚微。


其略显机会主义在光伏玻璃领域投入巨资却未见成效,除了市场遇冷的因素,这种跨主业领域的机会主义,光伏玻璃尽管仍属于特种玻璃范畴,但是业务对象相对于三鑫的传统业务对象已发生重大改变,已经成为太阳能公司、光伏电池片公司等,需要企业花费较大代价去开拓与培育客户,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管理难度与管理成本。


当然,不可否认在这个光伏的冬天,中航三鑫也是光伏的受害者。


思考二:如果着重发展与扩张工程玻璃、门窗等传统优势业务。


作为有着多种业务与产品的企业,也正是这样一个困难的时期,才会真正去关注哪些产业是更能持久发展,更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由中航三鑫2012年中报可以看到,利润依然较好的产品是幕墙门窗制品、工程玻璃;幕墙工程业务则相对稳定,利润率仍与往年保持一致;而特玻材料毛利率则由2011年年报统计的31.26%大幅下降为2012年中报统计的2.82%。


在建筑玻璃行业,与中航三鑫类似同时涉及建筑玻璃与光伏业务的南玻集团也是如此,其太阳能业务毛利率亦由2011年34.04%急剧下降为2012年中报显示的1.46%,而其平板及工程玻璃产业合并计算毛利润依然保持在23.71%较高水平。可以说,深受太阳能产业及玻璃产业整体发展影响的南玻集团,在2012年还能实现一定盈利,依靠的就是集团传统优势产业——工程玻璃产业。


所以,无论是从中航三鑫的经营分析数据来看,还是从南玻集团对比数据来看,中航三鑫这几年的发展进一步验证了三年前我们在分析文章《三鑫接力福耀,在玻璃产业崛起?》中的看法:中航三鑫的拓展与扩张更应着重在门窗制品、工程玻璃、特种玻璃等玻璃深加工制品领域做大做强,玻璃-门窗、玻璃-幕墙这都是中航三鑫业务板块内部最具关联性与配套性的业务板块。然而中航三鑫却没有这么做,其门窗制品业务连续几年都只保持在五六千万的规模,增长有限;工程玻璃业务也仅由几年前的1.8亿发展至2011年年报统计的4.2亿,规模成长速度太慢,而南玻同期则由8.5亿增长至24.7亿由此奠定在建筑玻璃领域独大地位;特种玻璃业务则被导入至光伏领域,投资巨大而收益却难以实现。


如果几年前中航三鑫如我们曾经分析所述,着重在门窗制品、工程玻璃、特种玻璃等玻璃深加工制品领域上加大投入谋求更大发展,今日中航三鑫的股市表现、营收规模、利润表现是不是会好一点呢。当然中航三鑫或许有自己的发展考虑,但是历史是没有假设的,仅存遗憾。


思考三:在线Low-E和离线Low-E,谁更适合市场需求?


其实就投资力度来看,其实中航三鑫还是非常注重在工程玻璃业务上的拓展,然其工程玻璃业务规模成长速度却为什么比较慢?或许原因就在于在镀膜玻璃技术的选择上。


在线和离线是Low-E镀膜玻璃生产的两种工艺方式。在线Low-E的出现晚于离线Low-E,相对于离线Low-E,在线Low-E玻璃可以量产,再做成所需尺寸的产品,无需担心产品在囤积或运输过程中氧化变质,但同时生产工艺也决定了在线Low-E玻璃的颜色和性能较为单一。产品价格也低,因此在国外主要用于普通民用住宅上


离线Low-E玻璃镀膜后短时间内必须完成合中空,否则Low-E膜层会氧化破坏,失去应有的功能,这决定了玻璃深加工厂必须具备完整的生产线,原厂镀膜、中空,以保证产品性能。但离线Low-E最大的优势在于离线法因为是物理方法常温镀膜,不存在材料选择的限制,相比在线Low-E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种类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能满足当今建筑多样性的要求。


特别是可异地加工离线Low-E的出现,解决了保存期限及再加工的问题,而且据近年来的统计,国外离线Low-E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在线Low-E一个数量级,这说明离线Low-E代表着当下发展的趋势。


分析国内建筑市场的特点,国内大型公共建筑、商用工程项目或者大规模开发的住宅区众多,而且中国建筑市场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明显,对国内Low-E玻璃应用市场而言,显然产品性能还是种类都更具灵活性的离线Low-E技术及其产品更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而且随着建筑节能的要求,Low-E玻璃市场在国内的需求迎来了井喷。在国内,如南玻、台玻、耀皮、信义等工程玻璃巨头企业近年来则是广泛采用离线Low-E技术,几条线、数十条线的大幅拓展Low-E玻璃产能。


面对Low-E玻璃市场发展机遇,中航三鑫仅利用首发上市募集的资金新建了一条年产140万平方米的离线低辐射膜(low-E)节能玻璃生产线,产能有限,在后续产能拓展上并未像其他企业一样持续加大更适合市场需求的离线Low-E玻璃生产线的引进,而是斥巨资引进美国PPG公司“全氧燃烧和在线Low-E玻璃节能玻璃”技术并在海南3号线新建PPG600t/d全氧燃烧在线Low-E镀膜节能玻璃生产线。


除了中航三鑫这条线,目前中国新建的在线Low-E线也有上十条,但至今也没有一条投产较为成功的例子。所以,我们对中航三鑫花费较大代价引进与新建在线Low-E技术及生产线持保留意见,特别是截止今日,该生产线还尚未投产。然随着近年投建的众多Low-E玻璃产能释放,Low-E玻璃大发展的行情将成为过去式,Low-E玻璃市场迎来的是激烈竞争的时代。中航三鑫的在线Low-E玻璃技术及其产品未来或许因为其技术及性能具有独特优势很成功,但或许也由此而错失Low-E玻璃市场大好的发展机遇。


思考四:关于布局海南基地


三年半前,中航三鑫以4.5亿人民币收购福耀海南浮法玻璃有限公司二条日熔化600T/D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为契机,大规模进入工程玻璃领域,其后称在海南将累计投资32个亿,全面进入高端玻璃生产和深加工领域。对于中航三鑫在海南的大肆扩张,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工程玻璃产品因为工程配套的个性化需求,客户需要企业的及时响应,此外玻璃制品的运输成本及难度也需要企业能离用户更近,所以企业布局很重要。譬如南玻、台玻等企业,他们之所以在工程玻璃领域发展较为成功,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布局。南玻在天津、成都、吴江、东莞等地实现全国布局,分别辐射华北及环渤海市场、西南市场、华东市场、华南市场等,把厂设在经济活跃的地方,离用户最近的地方。


而中航三鑫在海南大肆扩张,则是采用离原材料最近的布局策略,优势是原材料使用成本很低,但是海南并不是经济相对活跃的地区,其市场容量根本不能满足中航三鑫的产能规模扩张,玻璃产品大多需要销往其他市场,这样后期的运输成本、时间成本损失有多大?对企业长远运营来讲,是节省原材料成本更重要还是客户满意度更重要?


此外,海南的工业基础还较为薄弱,产业配套性尚有待提高,而玻璃产线的运行特点使其需要很好的工业配套基础,这方面的协调与管理难度都会无形的增加企业运营的隐形成本。譬如为什么做铝材的要选择去南海?因为南海铝材集群已经成行成市,工业基础、原材料、设备、人才等等都能形成很好的配套,企业配套总成本很低,各方协调及管理难度较小,企业正常运行的隐性成本很低。


当初福耀卖掉斥巨资筹建的海南生产线,我想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业务调整的考虑,另一方面海南并不适合大规模工程玻璃业务配套也是重要因素。


思考五:企业有钱了就容易犯错


早些年中航三鑫作为一个发展中企业,融资渠道有限,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也较少,企业发展也很不容易,但是发展模式及经营都很成功。随着中航三鑫的逐步发展,企业上市了,有了便捷的融资渠道,在资本市场具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的融资能力,银行信贷资金也变大了,企业一下变得有钱了,企业对未来的规划以及近年的扩张发展是踌躇满志。


企业有钱了就做加法,这是我们大多企业的通病。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中航三鑫,不再仅仅涉及幕墙工程与工程玻璃两大主业领域,已跨越延伸到家电玻璃制品、光伏玻璃制品、特玻材料、航空材料、门窗制品等诸多业务领域。中航三鑫在着力在这些新兴业务领域大干快上,但当3亿、5亿的投资上升到10亿、40亿的投资规模的时候,一旦受到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产品市场的调整,企业开始变得积重难返,特别是一些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投资行为(譬如光伏玻璃),企业难免会受到市场与经济发展规律的惩罚。


过去的中航三鑫很成功,就是因为那时候没有钱。企业发展早期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没钱时,条件不足,受到客观限制,克制了企业的扩张欲望,需要谨小慎微的发展,企业很少犯错。这几年,中航三鑫的发展却日渐波折,特别是过去的2012年,预计将录得大幅亏损,我想就是因为企业有钱了,条件一变化,无限的扩张欲望成了企业犯错和失败的根源。


在中国,因为钱多、因为扩张走错路的企业例子还少吗?有时候我们只能感叹踌躇满志比万念俱灰更可怕,或许这不仅仅是中航三鑫的问题,中航三鑫也只不过是我们这个大时代的一个小弄潮儿而已。


结语:


今天说到中航三鑫的问题,也许有很多人会不开心。尤其是遭遇近年来光伏产业以及玻璃产业整体历史性的低谷时期,诸多的客观因素或许会有部分人对我们的分析不予赞同。但我们的出发点仍然和三年前一样,作为一贯关注中航三鑫发展的行业媒体与一名只能用脚投票的股东,只是从心底希望中航三鑫能良性健康的发展而已。


其实很多时候媒体人是很不讨好的,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只是关乎媒体人的良知,作为希望行业更好发展、核心企业更健康成长的我们时时谨记这种良知,并积极投身到行业发展事业中,希望得到企业及相关方面的理解,文章关于中航三鑫的发展我们愿与其商榷。


注:文中数据均来源与相关上市公司公告披露。



门窗幕墙行业原创深度分析报导系列文章是沃二一门窗幕墙网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包括全文转载或部分摘录),请尊重原创,盗版必究!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