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酮胶的忧与思

沃二一门窗幕墙网评论员
2016-09-21

原创发布日期  2009年11月



【编者按】建筑硅酮胶行业作为一个紧随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紧密配套产业,现在的年产值大约40亿元,这个年产值甚至还不及沈阳远大这个门窗幕墙行业最大的企业08年营业收入的1/4,但就是在这么个小小的行业内,却聚集着内外资近百家企业,这么多企业瓜分仅四十亿元的行业产值,市场竞争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硅酮胶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目前在建筑应用上主要细分为两个应用类别:一个是建筑门窗幕墙应用类别,一个是民用建筑应用类别。作为门窗幕墙行业资深专业网站,分析硅酮胶行业,我们也是从门窗幕墙用硅酮胶这一产业应用类别做深入分析,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分析的这些企业可能也有涉足民用建筑硅酮胶领域,但是这些企业的主要产业还是以门窗幕墙硅酮胶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硅酮胶行业集聚了大大小小近百家企业,可以说这个行业现在是高度分散、超充分竞争的产业。市场杂乱无章、鱼龙混杂、无序甚至是恶性竞争。”谈到当前建筑硅酮胶产业面临的问题时,作为行内资深专家的受访者忿忿地对本网记者感叹。

 
建筑硅酮胶行业作为一个紧随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紧密配套产业,现在的年产值大约40亿元,这个年产值甚至还不及沈阳远大这个门窗幕墙产业最大的企业08年营业收入的1/4,但就是在这么个小小的行业内,却聚集着内外资近百家企业,仅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幕墙工程委员会协会联合认证推荐的建筑硅酮胶企业就有四十四家,此外,在区域市场还充斥着不少的不知名企业,小厂商。这么多企业瓜分仅四十亿元的行业产值,市场竞争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我国建筑硅酮胶行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产业化以来,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反应的基本原理相似,均由基胶(生胶)、补强填料、交联剂、催化剂、其他添加剂在不同工艺下混合而成。单组分产品在真空无水条件下由摩尔质量较高的线性硅氧烷(基胶)和补强填料、交联剂、催化剂、其他添加剂按不同的比例和顺序进行搅拌和混合,经过缩合封端反应生成的活性膏状物,再经过脱除小分子等后续工艺处理,包装在各种规格密闭容器中,形成成品;使用时,从包装中挤出与空气中的水分引发交联反应,形成网状弹性体。双组分产品中分为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是将基胶和主要补强填料共混、脱气而成;B组分是交联剂、催化剂等活性组分在真空无水条件下混合、脱气而成;A组分和B组分在一定比例混合发生缩合交联反应,形成网状弹性体。配方、原材料和关键助剂的选择和使用、设备、工艺路线、质量控制的差别,决定了行业内不同档次的研发和生产水平,从而区分开四个层次的技术水平,不同层次的技术水平也注定了各层次企业在中国不同的发展速度。

 
我们粗略统计的各层次企业产值分布图:




由图可见,建筑硅酮胶行业总产值小,生产企业多,正规企业与非正规企业并存,市场竞争极为激烈,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可以说现在对于每一个建筑硅酮胶生产企业来讲,都处于一个相当不牢靠、不稳固的市场地位。四个层次的企业构成了产业的全部,我们将通过逐个企业层次的剖析来反映建筑硅酮胶行业到底发展到哪个阶段了?目前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第一层次:进口胶的由盛变衰


硅酮胶行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已实现工业化,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硅酮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硅酮胶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在自然条件下可使用50年以上,具有多种颜色,能与各种建筑材料的颜色相匹配,使得建筑外表美观,对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且施工简便,种种应用上的显著优势使得硅酮胶在建筑业取得成功。国外企业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他们通常拥有独特的配方,关键原材料一般由特定供应商提供,而且供应商受控制无法对外销售同类产品;关键助剂由自己合成、为独享的技术秘密;设备专用并与设备生产商签署保密协定,通过优化工艺路线组合形成较高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手段齐备、专业、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拥有大量技术储备、具有前瞻性并引导行业发展方向,有深厚的基础研究背景,并能根据市场要求派生出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产品。如美国道康宁公司、迈图高新材料集团(前身是美国GE-东芝有机硅有限公司)、德国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
   
这类企业作为世界有机硅行业的佼佼者,引领着世界有机硅行业的发展。它们掌握了有机硅在建筑领域的有效应用,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成熟技术。特有的技术优势使得它们随着80、90年代建筑幕墙在中国的引入、发展,快速占领中国建筑硅酮胶行业市场,由于中国早期在舶来品——建筑幕墙以及建筑硅酮胶领域技术上的空白,占有技术优势的国外建筑硅酮胶企业几乎在中国市场占有垄断地位。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国内一批建筑硅酮胶制造企业逐渐成长起来。国内企业打开技术壁垒后,相较于外资企业具有原材料、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的成本优势,价格优势成为了国内企业打开由外资企业垄断建筑硅酮胶市场缺口的常规武器。此外,国内企业还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等限制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建筑硅酮胶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订立技术标准也就意味着订立了市场准入制度。如一直以来我们的建筑硅酮胶标准就过度注重强度指标,而较为忽略弹性指标,而国外建筑硅酮胶企业则恰恰注重胶的弹性指标、抗老化度。特别是在90年代后期,行业相关组织也以标准来约束市场而制订相关认证制度。因为对技术标准的理解不同,广大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因为不符合标准而被拒绝在国内使用。其实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不是做不出高强度的建筑硅酮胶产品,而是由于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多为跨国大型企业,需要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它不太可能仅为中国这样一个区域市场去改变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这个时候,在中国建筑硅酮胶市场,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开始进入困惑时期。国内企业正是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快速发展,占领了国内主流市场。
 
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内建筑硅酮胶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曾经由外资厂商占主导地位的岁月已经不复存在,如今与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比已经直线下降至1:8左右,国内厂商已经彻底打败了外资厂商占据了国内建筑硅酮胶市场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在迈向寡头竞争格局的漫长历程中,由于中国建筑硅酮胶市场区域广泛,给了很多品牌辽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了“百花齐放,诸侯割据”的多点发展格局。
 
是的,现在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在国内确实由盛转衰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建筑硅酮胶产业的兴起是得益于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的,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产品,先进的技术,更促进了中国建筑硅酮胶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是,尽管现在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降到15%左右,但是它的这15%市场占有率却是占有了市场上最高端、附加值最高、利润最高的市场,在国内高端建筑硅酮胶市场及国际建筑硅酮胶市场,中国企业目前还是难以和它们抗衡。


第二层次:一家欢喜几家愁


第二层次的企业代表一类是以生产门窗幕墙用硅酮胶为主的杭州之江、郑州中原、广州白云、成都硅宝这四家公司,另一类是以生产建筑广泛领域用硅酮胶为主的佛山使你佳等代表企业。它们都是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的中坚力量。它们的强势崛起彻底打破了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垄断,也引领了整个中国建筑硅酮胶产业的发展。它们是怎么打败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的呢?
   
1
、积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国内建筑硅酮胶工业化起步晚,由于受体制的限制,硅酮胶主要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少数领域,从八十年代才开始对对军用产品向民用产品转化进行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随着国内经济开始日渐腾飞,门窗幕墙市场的日渐扩大,国外企业由于拥有成熟建筑硅酮胶技术其产品占据国内建筑硅酮胶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硅酮胶产品在建筑上广泛使用经验的国内少数几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在建筑硅酮胶产品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国产化方面逐渐取得了突破,并结合市场需求研发出一批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民用产品,开始逐渐替代进口建筑硅酮胶产品。从零开始,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拥有独特配方,控制关键原材料和原料供应商,某些关键助剂由自己合成,并可根据自身工艺流程特点设计制造设备,工艺路线亦不断摸索完善,已形成一定根据客户需求研发不同性能产品的研发力量。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杭州之江等民族工业企业为首有机硅生产企业,积极开展自主研发,斥巨资推行技术创新,掌握建筑硅酮胶核心产品生产技术,并形成自身的专利,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2
、制定标准,构筑行业壁垒。1997年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 GB16776-1997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并由原国家经贸委牵头成立的硅酮结构胶领导小组对国内外生产企业和产品进行生产认定制度,部分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由于与中国建筑硅酮胶标准理解上的不同,部分产品指标因为不符合国内标准不能取得行业认定资格,不能在国内销售使用,国产企业趁势抢夺中国建筑硅酮胶大众市场。
 
3
、成本优势,物美价廉。国外企业凭借早期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几乎垄断了国内建筑硅酮胶市场,特有的优势心理使得它们提供的服务有限,价格还相当昂贵,赚取较高的利润。在行业成长期,为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适当的价格竞争是有利于市场扩大的。与达到同一认定标准的国外产品相比,之江等民族工业企业的建筑硅酮胶产品相较于国外同类产品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可谓是物美价廉。以杭州之江为首的民族有机硅生产企业通过适当的价格战打破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促进了中国建筑硅酮胶市场的快速发展。
   
杭州之江、郑州中原、广州白云、成都硅宝、佛山使你佳这些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在促进中国建筑硅酮胶产业国产化的道路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在联手打破国外垄断,占领主流大众市场后,它们也都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
 
门窗幕墙用硅酮胶生产企业:
   
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是一家专门从事化工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股份制企业,国家经贸委首批认定的三家硅酮结构胶生产企业之一,是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金鼠”牌硅酮密封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金鼠”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3年在“有机硅密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项目上被国家科技部纳入“863”计划。之江的产品系列中不仅有机硅密封胶,还有聚硫密封胶、丁基密封胶、装修用的聚氨酯发泡胶等等,围绕建筑用的密封胶产品细分市场。
   
优势:产品线丰富;分销体系健全;规模优势;在华东、东北市场具有显著优势。

郑州中原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郑州中原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密封胶研究、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多年的历史填补了国内密封胶行业的多项空白,为我国的密封胶行业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目前,公司已拥有国内密封胶行业中最大的生产基地。
 
优势:在双组份及玻璃深加工用硅酮胶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中原市场具有一定区域优势。

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原广州白云粘胶厂,以下简称白云化工) 主要从事各类建筑密封胶和高分子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生产经营。公司成立于1985年,位于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内,白云化工主导产品密封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2002年,建成我国第一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硅酮密封胶连续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0000吨。
 
优势:在华南市场占据明显市场优势。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处中国有机硅材料工业的发源地—四川, 是中国西部唯一一家原国家经贸委认定的硅酮结构胶生产企业。也是国家火炬计划承担企业。同时还承担了多项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公司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和生产硅酮密封胶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幕墙、电子电器、太阳能、公路道桥与机场跑道、汽车制造、地铁工程等行业。
   
优势:在整个西部占有重要区域优势;上市后具有一定的资本优势。

建筑广泛领域用硅酮胶生产企业:
   
佛山使你佳粘胶有限公司:
在建筑硅酮胶领域其实一直以来就有一家不太起眼的公司,它是一间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销售公司,一直在建筑硅酮胶行业默默耕耘,实行多品牌经营策略,并形成了一定的渠道优势,广泛生产销售建筑多应用领域的粘胶,如:结构胶、耐候胶、石材专用胶、铝板专用胶、大板玻璃专用胶、进口玻璃胶、国产玻璃胶等很多建筑工程专用胶,特别是在中低端建筑硅酮胶领域建立了一定的优势,企业年销售额甚至是超过任何一家门窗幕墙用胶一线企业。
   
优势:企业产品品类丰富,几乎涵盖所有建筑领域用胶品类;多品牌参与市场竞争;在中低端建筑硅酮胶市场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共同的尴尬
   
在打破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的垄断并取得建筑硅酮胶市场主流大众市场的优势地位后,一线国产硅酮胶生产企业并没有过上一统江山、天下太平的好日子。反而正式取代了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成为这个市场规模不大的行业里面广大中小型企业攻击的对象,并且这种尴尬的境地犹胜当年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在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占据主流大众市场主导地位的时候,进口建筑硅酮胶产品最贵,成为了市场上的价格标杆;这几家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产品价格次之;其它建筑硅酮胶企业产品价格在次之。由于进口建筑硅酮胶产品成为了市场上的价格标杆,所有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市场竞争的矛头都是对准了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此时,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发动价格战抢夺主流大众市场,二三线企业也能不断跟进分一杯羹,此时市场上的主要竞争矛盾在于进口与国产的竞争。
   
当国产打败进口,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逐渐取得主流大众市场主导地位,一线企业的规模也在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扩大,此外,中国业界普遍存在跟风发展的习惯,不断有新的建筑硅酮胶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在有限的市场规模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此时的建筑硅酮胶市场,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已经基本退出主流大众市场,或专注于高端应用领域等细分市场,如道康宁、迈图、瓦克等,它们的有机硅产业本来就非常广泛,某细分区域市场上的失利并不会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影响,一旦失利,它们也能快速进行战略调整;或干脆转让退出,如法国罗地亚后来干脆就把有机硅产业卖给了中国蓝星。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退出了主流大众市场的竞争,此时市场上的主要竞争矛盾也转变成了国产企业之间的同业竞争。
随着进口建筑硅酮胶产品的退出,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产品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主流大众市场上最贵的产品,进口建筑硅酮胶产品价格标杆被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产品所取代。在把价格战作为竞争常规武器的建筑硅酮胶行业,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成为了市场上所有中小型公司攻击的对象。这种尴尬的境地更胜当年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被国内企业打败了还可以退守高端应用市场,可以选择放弃。而我们的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怎么办?在建筑硅酮胶高端与应用领域,价格竞争不再起着主导作用,我们的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并不具备其它太多的竞争优势。说放弃显然更不实际。

   
来自硅宝的挑战
   
10
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全国中小企业翘首以待的创业板开市交易。聚积着大量中小企业的硅酮胶行业也诞生了行业第一股——硅宝科技(300019)。作为一线国产硅酮胶企业里面规模最小的企业却最先上市,硅宝科技体现着它快速崛起独特的一面。上市融资后的硅宝将在人才、研发、区域市场上对其它一线国产企业产生更大的威胁。
   
首先是来自人才竞争上的威胁。人才靠挖,硅宝在专业人才引进方面一直有着它独特的一面。硅宝的人才构成最让我们值得玩味的就是董事长王跃林参股硅宝之前是原白云的总工程师、副厂长,白云的一切技术革新、技术积累都有王跃林的影子。总经理王有治1998年创立硅宝之前也曾担任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们各自从原单位出来加盟硅宝以后,把白云和之江这两大一线国产硅酮胶企业当年成功的经验快速复制了,使得硅宝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在上市融资成功之后,硅宝在人才引进上或更会舍得本钱。
   
其次是来自研发创新上的威胁。硅宝成立之初就得到了中国有机硅基地——晨光化工研究所大力“支持”。晨光化工研究院(成都有机硅研究中心) 始建于1965年,是我国化工新材料的主要研究开发基地。在有机硅材料研究开发领域,晨光院拥有一批我国最早从事有机硅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形成了从单体合成到聚合物开发的研究体系,开发出了从军工到民用、从日用到医用的产品系列。硅宝科技董事长王跃林、总经理王有治、公司第三大股东郭弟民都曾是晨光化工研究院的老同事。王有治在创立硅宝科技之时,另“拉拢”了一大帮晨光的老同事入伙公司。晨光院原本就具有制造硅酮胶加工设备的能力,大量技术人才被硅宝收编后,带来的便是研发创新能力。除了晨光院在技术上还是人才上对硅宝的大力“支持”,未来硅宝一定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促进技术创新。
   
威胁的最直接体现就在于市场竞争。硅宝原本在西南市场就占有较明显的区域优势, “天府之国”-四川作为中国有机硅材料的发源地,始终没有其它发展成熟的建筑硅酮胶企业,成都硅宝则是在这片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沃土上建立了很好的区域优势。融到资金后,硅宝还甘愿偏居西南一隅吗?从近来硅宝科技董事长王跃林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更是高调的言论:硅宝科技会在2015年前达到销售额10亿元人民币,一定会利用好机会,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奠定其行业内的领导地位。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硅宝科技图谋全国市场的企图。
   
我们可以看到,硅宝科技上市以后,无论从它的融资能力还是企业影响力上都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本来行业一线国产硅酮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没有过去那般自如了,现在突然间在一线国产企业排名老末的硅宝高调上市。它已经在三个方面对其它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形成了明显的威胁:其一让我们值得玩味的就是董事长王跃林、总经理王有治分别有任直接竞争对手白云的总工程师、之江副总经理的经历,可谓是对直接竞争对手知根知底;其二和晨光院老专家郭弟民的结合成为了硅酮胶行业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三是在西部占有鲜明的地缘优势,没有竞争对手,进可攻,退可守,挟资本优势图谋全国市场。
在上市募得2.99亿资金以后,企业资本实力大大提高,原本又很熟悉其它几家一线国产硅酮胶企业市场运作策略,借助于资本实力肯定会向一线其它国产硅酮胶企业发起猛烈的冲击。我们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线国产硅酮胶企业间的战火被点燃以后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原本受到行业中小企业觊觎的其它几家一线国产硅酮胶企业会遭遇更激烈的竞争。

第三层次:岭南派占主导

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建筑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最大最热的一块市场,建筑领域相关配套产业也是伴随其快速发展的集聚膨胀,这部分企业看到中国建筑硅酮胶市场的进一步膨胀后,随着技术交流的广泛,这部分企业在已积累的部分生产技术前提下,在某些细分领域展开自主研发,取得了某些特定领域的技术专利形成了一些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逐渐成长为中型企业。这其中也有部分企业看到建筑硅酮胶市广阔,挟资本的优势购买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快速形成一定的产能,快速参与市场竞争而紧随市场膨胀在短时间内成长做大。目前,除进口硅酮胶企业和国产一线硅酮胶企业外,通过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幕墙工程委员会协会联合认证推荐的剩余三十多家建筑硅酮胶企业都可以归为行业第三层次企业。这些企业也大多是二线国产硅酮胶企业。
   
其它通过行业协会认证推荐的企业名录(参见中建金胶字[2009]第001号文件):


通过名录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认证推荐的广东籍的二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多达20家,足足占了该层次企业总量的2/3,可见华南建筑硅酮胶市场“百花齐放”。说到华南建筑硅酮胶市场,我们认为白云对行业所做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二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中的好几个企业都和白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白云就是岭南派建筑硅酮胶领域的“黄埔军校”。之所以冒出这么多岭南派建筑硅酮胶企业,也是有以下几点原因的:一是技术底蕴深厚,有着像白云、嘉美等这样最早一批的中国建筑硅酮胶生产企业,在长年的发展中为建筑硅酮胶行业培养了大量技术、管理、营销人才;二是,珠三角有着浓厚的商业氛围,随着技术交流的广泛,很多人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后,建立渠道,拉来资本开办企业,珠三角经济的持续飞速发展给这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随着同类企业越来越多,华南建筑硅酮胶市场俨然成为了中国竞争对激烈的建筑硅酮胶市场。
 
作为通过行业认证推荐的这些二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在产品品质上当然都是不错的,目前在市场上,有这么几家企业算是二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里面比较突出和很有特点的企业,如上海华硅、江门大光明、广州新展、安泰化学、凌志化工等企业。这些企业是具备向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阵营发起冲击的潜力的,目前看它们能够把握哪些机会和条件了。成都硅宝上市筹备前也基本属于这个阵营,只是最近一两年来通过不断融资扩张崛起成为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


第四层次:低价为王

硅酮胶行业面临的问题
   
建筑硅酮胶产业产值虽小,但是它作为建筑装饰行业一个重要的配套产业,在建筑装饰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门窗幕墙领域,硅酮胶产品是重要的功能材料,因此以硅酮结构胶为代表的建筑密封材料近十年来在幕墙门窗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2008年我国的各类既有幕墙面积已达到了2亿多平方米,数十亿平方米的门窗采用硅酮胶进行密封。硅酮胶产品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门窗幕墙的安全以及隔热性能等。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建筑硅酮胶产业的发展。
 
那么目前建筑硅酮胶行业在发展中到底面临哪些问题呢?“一是行业标准偏低,有待进一步完善;二就是行业陷入了残酷的价格战。”受访的资深业内专家如是说。

 

1
、行业标准偏低,技术有待提高
   
用量很大、关乎建筑功能的建筑硅酮胶,长期以来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市场上的建筑硅酮胶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些与建筑硅酮胶行业标准偏低、准入门槛太低、技术有待提高不无关系。
   
a
、建筑硅酮结构胶太注重强度
   
“就拿建筑硅酮结构胶来说,中国建筑硅酮结构胶标准就太偏重于注重强度指标,产品普遍太硬,现在市面上甚至很多中性硅酮胶都能通过标准的强度检测,这个标准让众多所谓的建筑硅酮胶厂能轻轻松松就能做出所谓高强度的硅酮结构胶,但是真正好的结构胶是在粘附性指标上很高、弹性很好,强度高不等于粘附性很高,强度太高,经过风吹日晒,胶越来越硬,不断的热胀冷缩之后就会逐渐失去了弹性,一旦受到一定强度的应力,粘接物就会变形或坠落,危及建筑物的安全。”该资深专家首先给我们详细解读中国建筑硅酮结构胶标准的偏颇之处。
   
现在建筑硅酮胶行业从业企业众多,鱼龙混杂。行业充斥近百家大大小小的建筑硅酮胶生产企业,许多企业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就是被列入行业协会认证推荐的四十四家建筑硅酮胶企业中,有些实力悬殊也很大,有些实力强的企业会注重建筑硅酮结构胶包括强度在内的各方面性能指标,而有些企业则认为只需达到标准要求就行,只注重在强度上下功夫。这样就会导致市场上的结构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除此之外,市场上还存在大量没有经过行业协会认证推荐的小型企业,许多企业根本不需要太多资金和相关资质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买些简单的生产设备和原料就开始生产了,这充分说明了这个行业准入门槛太低,它们的产品质量很令人担忧。建筑硅酮结构胶产品本来是有生产使用标准与技术要求的,大企业会严格按照标准与技术要求去做,但小企业就很难保证质量了。太注重强度指标,硅酮结构胶行业标准对其他指标要求的偏低、准入门槛太低就造成了建筑硅酮胶行业的无序竞争局面。
   
b
、建筑硅酮耐候胶技术有待提高
   
对于建筑硅酮耐侯胶目前存在的问题该资深专家也帮我们做了简要的分析:“目前很多幕墙工程竣工不久就漏水,不仅损坏了建筑的内装修,还危及到幕墙金属结构的安全,更是谈不上节能,其问题就是出在硅酮耐候胶上,硅酮耐候胶抗老化性能、弹性不够、拉伸性能达不到相应要求。硅酮耐候胶本来是良好的隔热材料,还具有优异的抗位移能力、抗老化性能,但是我们因为在硅酮耐候胶技术上的落后,在超高性能的耐候胶领域发展不太成熟,往往因为建筑透风漏水而使得建筑硅酮耐候胶成为了建筑耗能的罪魁祸首。”
   
近年来,随着对门窗幕墙节能的重视以及门窗幕墙技术的蓬勃发展,对门窗幕墙用结构胶和耐候胶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高性能耐候胶除了具有超高的强度,又具有优异的抗位移能力,保证了建筑在大变形大位移条件下的安全密封节能。而目前,生产出高弹性恢复率、高拉伸模量、良好定伸粘结性、良好热压—冷拉后的粘结性、良好浸水光照后的定伸粘结性、高抗位移能力等指标的建筑硅酮耐候胶是我们国产建筑硅酮胶生产企业一个明显的软肋。
   
c
、协会监管值得肯定
   
行业认证是我们国家当年的一个产物,硅酮胶认证是由原国家经贸委牵头成立的硅酮结构胶领导小组对国内外生产企业和产品进行生产认定制度。国务院于2002年9月发布2002国发24号令,明令取消对硅酮结构密封胶的行政审批管理,国家经贸委于10月公告取消由其进行行政审批的项目,明确取消对硅酮结构密封胶产品的认定审批管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幕墙工程委员会协会为了继续加强对硅酮胶行业的监管与自律,共同制定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产品检查合格准许使用的年检制度,对于这个制度的制定我们是非常赞同的,因为这已经是国产硅酮胶行业的最后防线了。虽然业内某些人刚开始对此年检制度颇有微词,但是要明白,这是为了行业发展大局着想,行业至少有一个中间的机构对企业在设备、规模、品质要求上有一些适当的把关和基本的控制,为产业的设立了一道最基本最起码的防线。假如说没有协会的介入,依中国企业喜欢一窝蜂去竞争的陋习全中国会有更多的企业充斥硅酮胶产业,这个产业的竞争会更烂,产业集体溃败的更快。

2、行业已经陷入残酷的低价竞争
   
现在市面已经出现了10块钱一支500ml的结构胶了,为抢夺市场几乎发疯了,如今硅酮胶行业的低价竞争可谓是低到极致了。”对于行业的低价竞争,资深专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硅酮胶产业可以说是一个良心产业,10块钱一支500ml的结构胶,这样的胶能用吗?厂家会打包票能用,但是能保质多长?我想连厂家都没底。能打价格战厂家肯定不会亏本赚吆喝,很便宜的原因就是核心原料用的多少,价格决定了核心原料用的多少。目前行业甚至出现了按报价来生产不同配料产品的情况。

硅酮胶主要原材料报价    单位:万元/吨


我们作一个简单的成本计算:硅酮结构胶的密度大概是1.6至1.8之间,500ml的硅酮结构胶重量大约是0.8kg左右,107硅橡胶和201甲基硅油作为硅酮结构胶的主要原材料,它们的成本会占到硅酮结构胶产品成本的75%,由2009年1-6月报价可以轻松算出107硅橡胶16.8元/kg,0.5kg为8.4元,201甲基硅油为17.8元/kg,0.5kg为8.9元。107硅橡胶和201甲基硅油作为合成硅酮结构胶的主要原材料,占产品成本的75%,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一支500ml 0.8kg的硅酮结构胶成本绝对超过10元。
   
硅酮胶的成本不是只含生产成本,它还有服务成本,质保成本。如果严格按照产品要求标准配方生产硅酮结构胶,我们一直在怀疑这些低价竞争者惊人的成本控制能力,但是我们通过成本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明白的就得出结论,10块钱一支500ml的结构胶绝对是亏本买卖。
   
低价竞争使得厂商除了在原料上节省成本外,还会在服务成本,质保成本上做文章。差不多技术要求的硅酮胶生产成本现在都差不多,但是做售后服务、做产品实验、建立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工程配套服务,这些都是需要一定付出成本的。在工程应用上,硅酮胶需要厂商去做粘接物与胶的相溶性实验,而门窗幕墙上的涂层是日新月异,硅酮胶跟这些表面涂层的相溶性将是越来越受挑战的事情,厂商必须负起责任。但是很多小的胶厂为打价格战,为了生存,它还会付出成本做这么多售后服务,做相溶性实验吗?所以说今天的局面来看,硅酮胶产业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继续通过“价格战”争夺市场将会毁掉国内硅酮胶行业,此外,“价格战”首先损害的是建筑硅酮胶生产厂商的利益,后损害建筑硅酮胶经销商的利益,最终损害建筑硅酮胶购买者和建筑硅酮胶使用者的利益。这场“价格战”百害无一利,将把建筑硅酮胶产业推向了深渊。
   
a、“价格战”首先受伤的是建筑硅酮胶生产商。为了获得经销商,为了占据市场,他们不得不压低了利润,看似高利润的建筑硅酮胶产品,最后利润薄得还不如卖白菜。利润的低廉导致建筑硅酮胶生产商无法提高质量,无法改善技术,无法运转品牌,建筑硅酮胶生产商的功夫都用在怎么能用廉价的,质量一般的原材料来加工产品,以此降低成本。越廉价,质量就越差,越差就要越廉价,恶性循环,企业最终被市场淘汰。
   
b、对建筑硅酮胶经销商的危害。“价格战”其次受伤的就是建筑硅酮胶经销商,部分建筑硅酮胶经销商只要产品便宜我就做,管它对消费者有什么损害,没有任何负责态度,服务没原则,卖点算点,反正我卖完就换品牌,你也拿我没办法。结果是建筑硅酮胶销商为抢市场,降价,没利润,没服务,接着是没市场,恶性循环,越做越差。
   
c、对建筑硅酮胶客户利益的危害。其一,恶性“价格战”已经让建筑硅酮胶厂家伤痕累累。他们没有好的技术支持,没有好的质量,没有好的建筑硅酮胶产品,没有好的服务,就会对建筑硅酮胶产品产生损害,就会影响建筑硅酮胶的寿命,作为产品的使用者,其实受害最大的就是客户。

我们的忧与思
   
未来产业形势分析

   
未来五年,随着这些层次企业的不断成长,生产厂家众多,各厂家的技术普遍成熟,产能持续放大,竞争更加充分,建筑硅酮胶产量和消费量均有所增长,但产量增长将更快,预计从2011年开始我国建筑领域用硅酮胶总体将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有一部分产能还将必须出口到国际市场消化。下表为2008~2013年我国有机硅室温胶在建筑领域的供需预测。

   
2008~2013年有机硅室温胶在建筑领域中的供需预测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CNCIC,2009 年《有机硅行业国内外市场研究报告》

随着世界建筑市场(除中国外)的萎缩,道康宁、迈图、瓦克等外资厂商更加大力度开发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最热的建筑市场,不甘就此失势已经开始逐步就国内建筑硅酮胶市场做一些布局调整,这两年来挟资金技术等优势在国内增资扩产的动作频频。如近期,道康宁公司与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江苏省张家港共同投资建设的气相二氧化硅工厂二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总投资额将达到几千万欧元。投资的硅氧烷工厂和气相二氧化硅工厂(包括二期工程)的额定年产能预计约为21万吨,是中国国内最大的硅氧烷和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有机硅综合生产基地之一。除此外,两家公司在张家港生产基地内各自拥有运营并独立进行市场营销和销售的有机硅下游产品生产厂。这也标志着这两家欧美有机硅巨头将在中国建成有机硅全产业链。随着它们的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能释放,产品成本降低,一方面将重燃外资硅酮胶与国产硅酮胶的激烈竞争。我们广大的建筑硅酮胶企业千万不要低估这些外资厂商的能量,我们之前能打败他们完全是因为我们更懂更熟悉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这些外资跨国企业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一旦他们搞懂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而且他们的有机硅产业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而我们大部分国内建筑硅酮胶企业原材料供应基本都是外购,受原材料价格涨跌的制约较大,当这些外资建筑硅酮胶企业发起反攻的时候,谁更有优势?以他们这么多年的底蕴和技术储备,他们绝对是未来中国建筑硅酮胶市场不可低估不可忽视的力量。
   
此外,诸如硅宝科技这样的大中型企业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逐渐走入资本市场融资扩张,国产硅酮胶企业的在市场、规模、产能方面的竞赛可能会就此拉动,市场将进一步进入超充分竞争状态。
   
看过这么多的产业分析,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这么小的硅酮胶行业居然有这么多企业去参与竞争,并且还发现不断有新企业进入,建筑硅酮胶行业在这个建筑装饰领域来看它都是一个最厉害超充分竞争的产业。当然,随着未来市场制度的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的逐渐完善,市场对硅酮胶产品的性能指标、售后服务、质保体系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希望建筑硅酮胶行业真正规范起来。

硅酮胶行业的发展已至重要历史关头
   
道康宁2008年的销售额54.5亿美元,瓦克集团2008年销售额约为43亿欧元。道康宁在国内建筑硅酮胶领域市场份额最好的时候差不多近4亿人民币,合5000多万美元,这个产业销售额才占道康宁的销售额的1%,我们中国建筑硅酮胶企业在做的最好的时候也仅仅是抢夺了道康宁1%的销售额,根本对这些大型跨国企业产生不了太大影响。在外资企业已经开始慢慢掌握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在中国设厂投产扩张,做成全产业链,完成产业布局之后,我们没有原料供应、又不具备技术优势、还是仅仅单一的合成,未来个中国建筑硅酮胶领域将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抗衡道康宁这样的国际大型企业。当外资企业完成在中国的产业布局以后,试问谁会发动价格战,谁最有资格发动价格战?
   
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我们很多的中国企业跟本不是在努力去提高技术,做好服务,而是首先发动价格战,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低廉的价格战。试问你10块钱一支硅酮结构胶,就算你有再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你能拿出多少利润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来支撑企业的设备更新?来支撑企业的技术创新?来健全企业的服务体系呢?如果你能做到我们要佩服你的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如果不能做到还要做低价那么你就是整个中国建筑硅酮胶行业的杀手,你是在摧毁一个行业,中国建筑硅酮胶行业经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十字路口,什么样的十字路口?价格战使得一些好的厂商为了迎合市场被迫迎战,不迎战能活下来吗?不迎战是等死,迎战了是找死。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十年后,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发展,它毁掉的不是几个厂商,而是整个建筑硅酮胶行业。所以说我们建筑硅酮胶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最重要的关头,那就是我们中国民族硅酮胶产业最危险的时刻来了,而且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这一刻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来的快得多。
 
在这样一个超充分竞争的市场大环境下,我们迫切希望一线国产硅酮胶生产企业与二线国产硅酮胶生产企业一定不要丧失商业准则,不要再低质低价,当前,中国在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假如我们的建筑硅酮胶产品却连中国制造都走不完,这不能说不是中国建筑硅酮胶业的一种悲哀。很可能十年后的未来我们是看得见的,未来不是被外商打败的,而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纵观西方世界近百年的近代工业史,只有百货领域的沃尔玛以低价闻名,但它是整合了整个产业链,在渠道、在流通方式等成本控制上有改变、有优化,通过不错的质量控制体系打的是性价比。全世界工业企业绝对没有把质量降低来打低价这种规则做到第一的,今天没有,未来绝对没有。最后死的最惨的就是这些低价竞争的企业,活在最后的都是注重技术创新注重服务的企业。国外硅酮胶市场也是经过漫长几十年的发展才形成规范完善的市场秩序,基本形成市场的二八法则,由几大寡头垄断市场,如美国市场基本由道康宁、迈图垄断;欧洲市场基本就由瓦克、罗地亚等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日本市场基本由信越等极少数企业垄断。中国建筑硅酮胶市场或许走向寡头竞争的路还会很长很长,谁规范坚持走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非常希望我们的行业协会监管的力量还要加大,尽管现在没有强制认定了,但是还是要加强约束,这是我们行业最后的防线,也是我们整个中国建筑硅酮胶行业兴衰的关键,希望一些好的厂家在此基础上能脱颖而出,
在这些好的建筑硅酮胶企业脱颖而出之后,我们也呼吁我们的客户一定要去买好的产品,一定要用高质量的产品,支持我们的民族硅酮胶产业,支持国产硅酮胶企业,不要省这一点点钱,建筑硅酮胶本身占建筑成本并不高,但是它对建筑却很重要。



门窗幕墙行业原创深度分析报导系列文章是沃二一门窗幕墙网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包括全文转载或部分摘录),请尊重原创,盗版必究!


分享
写评论...